以為這只是單純描述兩性關係或是女人之間的鬥爭嗎?
不,說得更明白一點,【The Other Boleyn Girl】只是把人性的醜陋面搬上了螢幕。
Natalie Portman(飾安)詮釋著女性的剛烈與不擇手段,Scarlet Johanson(飾瑪莉)則是詮釋著女性的溫柔與善良。兩種對比強烈的角色帶來了劇情的張力,即使安是如此地使用心計,到最後也不得不同情她,因為你看到了她脆弱且又回歸到「善」的本質(讓我想到【玻璃假面】的其中一幕)。
【The Other Boleyn Girl】,你會看到人最原始的欲望,在於野心、性與生存。當這些慾望不被滿足時,又或者應該說不懂得知足時,便產生了忌妒與貪婪,這,便是讓人們不幸的開始,也是「惡」的根源,更是人們爭奪了幾千年的理由。
看起來好像是英格蘭國王左右了他們的家庭,但是很多時候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,最後,為了生存,才讓情況爆發得不可收拾。
【The Other Boleyn Girl】好比現實狀態的縮影,尤其對於階級制度明顯的更是,窮人攀權附勢,對於有勢的富人來說,那些期望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的人,就有如他們的玩具。玩具也許可以左右主人的心情,但是只有主人有辦法決定他們的生命。
以為現實距離電影很遙遠嗎?事實上,【The Other Boleyn Girl】第一個讓我聯想到的是,親兄弟姐妹為爭財產鬩牆,還有一些女人總是喊著:「我要嫁給有錢人!」
財產,如果贈與的人知道,遺留下來的,會是人和人之間的災難,他們是否還會選擇給予?到底,我們有什麼權利,硬是把別人的東西,說成是自己的?是因為曾經互相幫助了很多?那麼,如果是曾經幫助了朋友很多,是否也會說朋友的東西是自己的?難道多了一道血緣關係,就讓這一切變得不同了嗎?是否親兄弟姐妹過得好不好,都與自己無關,只要自己活得好就好了?那麼,家人的意義是什麼?
有時候人們認為是在追求更理想的生活狀態,卻不自覺地掉入了「惡」的陷阱。
「每個人都想靠著女兒提升自己的地位。」安與瑪莉的父親這麼說著。
在過去,女人因為家庭的關係,經常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屬品,甚至成為交換權利、金錢與地位的對象,漸漸地被物化了,好像女人只要滿腦子化妝品、外在裝飾,然後有一點談吐就夠了。但是,這真的是女人要的嗎?
嫁給有錢人,錢,是妳的嗎?如果離婚了,你怎麼辦?在這婚姻生活中,妳,又被擺在哪裡?真的只要「有錢」就夠了嗎?
女人,無論如何要有自己的生活,自己的世界,即使是有了家庭以後。這是女人必須堅持的。
片中的安為了生存,差點亂倫,即使她真的苟活了,是否真的能安心度日?
不可否認的,生存的確很重要,甚至貧窮夫妻很少真的不是百事哀的,因為人畢竟不是聖人,但是,當你的生存已經違背了原本的信仰與理想,多少人真的還能樂在生活?
英格蘭國王的罪過,便在於貪圖自己的慾望,明知道會演變出什麼結果,卻挑起女人的戰爭,且棄女人如鄙屣,相信許多人看了義憤填膺也是因為這點。沒錯,因為他從頭到尾在乎的只有他自己,為了生男生女、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。
免不了的,現實中也經常發生,但是,必須要問的是,這樣的鬥爭,值得嗎?到最後,是為了什麼而想要佔有?如果不是家人,通常若不是關係很好,朋友間發生這樣的事,也很難再互相寬容。
因為是人,所以我們難免有迷惘的時候,有時候只是走錯一步,接下來卻會跟著錯更多步,這時候,應該做的是,審視自己內心的需要,因為慾望只會無止盡地擴張,必須要學會滿足。只要抓住自己在生命中認為最重要的東西,就不會迷失了方向。也或許,我們都該為世界的「真善美」作一些努力。
相關閱讀:
【The Other Boleyn Girl美人心機】@ 開眼
延伸閱讀:
介紹一些關於亨利八世的事
read mor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