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大學生嘉碧塔因為懷孕需要墮胎,室友歐蒂莉亞幫她安排旅館,為了完成這項交易,而付出自己事先沒想過的肉體交易條件。
而從嘉碧塔走出室外、打開水龍頭等動作,也可以看出嘉碧塔是懷抱著焦慮與內匛看待整件事情的。中間矛盾地呈現墮胎人的人格,對自己母親是聲聲地關切,對外人又是不留情地要獲取自己覺得應得卻不道德的收穫。
歐蒂莉亞雖然表面上很平靜,卻可以從她的雙眼、背影、言行間可以看見她心中努力地替自己的犧牲平復複雜又哀傷的心情。到了歐蒂莉亞早已約好的男友家裡,男友關心的,不是從不遲到的歐蒂莉亞為什麼遲到了,而是有沒有帶花做為他母親的生日禮物,用餐間,還明顯地感受客人到對於女人和個人地位的貶抑,用餐後,男友逃避「如果我懷孕了,怎麼辦?」的話題,更是加深了歐蒂莉亞的失望。相襯於身邊人看起來自私的行徑,更顯得歐蒂莉亞付出的不值。
同樣這部片也是類似【地下孩童Children Undreground】的描述方式,完全沒有音樂。且挾帶大量的對話與靜默的片刻,手持式的長鏡頭不斷地跟隨著對象的身軀穩定地移動。【4 months, 3 weeks & 2 days】色調是很黯淡帶些灰濛濛的鬱悶,尤其到了後半段,歐蒂莉亞半夜棄嬰徒步行走於各種人聲、動物鳴叫聲、歐蒂莉亞的喘息聲之間,那樣的氣氛透露著一種無法擺脫的窒息感,總是在期待是否會發生什麼事情。
【4 months, 3 weeks & 2 days】展現出女性的控訴,以及對於當時社會政策的不滿。
根據羅馬尼亞的歷史墮胎數據在1990年時,墮胎率直線上漲到75.9%,成為歐洲最高墮胎率的國家,即使數字已經在下降,人口數量依舊是羅馬尼亞一個嚴重的問題。【4 months, 3 weeks & 2 days】背景設定於1987年,爆發革命的前兩年,1980年代時,主要食物是限量供應的,除非是以高額獲取的黑市交易,不時地還必須承受沒水、沒電、沒暖氣的日子(羅馬尼亞平均氣溫1月為1至7℃,7月為16至23℃)。除此之外,在醫療照顧方面,呈現明顯的城鄉差距和社會地位意識的偏差,例如,提供醫療員工金錢、食物、香煙等的需求是很正常的,受到的待遇也會因此不同。直到現在,羅馬尼亞的醫療水準仍不及其他歐洲國家的水準,有部份是認為醫療設備的缺乏,也有部份是認為醫療系統的腐敗。
對於「墮胎」的合法與否和時效性,很多人都持有不同的意見,尤其在西方社會牽扯到宗教因素,更是引起諸多的爭議。生育率、墮胎率等代表的數字是會說話的,從「為什麼要墮胎?」、「為什麼不避孕?」、「為什麼避孕了,還是懷孕?」、「人口成長太多太少會如何?」等問題,都潛藏著一個國家的經濟、政策、知識貧乏、犯罪率有很多的關係。
無論如何,墮胎的禁止並非根本的解決之道,因為「墮胎」底下牽扯著太多的考量,可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無奈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,墮胎的人未必不是在審慎的考量下所決定的。為了墮胎,女性在手術期間是可能會有生命或是手術後的危險,甚至連帶著墮胎後症候群的(預估將近有70%的墮胎婦女於墮胎之後,陷入心理上與精神上承受高度壓力的高危險群狀態之中。),但是墮胎總是伴隨著譴責,尤其是針對女性,畢竟駝著球的永遠都是女性。
而在羅馬提亞這一連串的禁止墮胎制度底下,墮胎的行為不可避免地在暗地間進行著,反而因為沒有安全的保障,造成了多數女人生命的犧牲。
這是15年前導演從身邊的朋友所聽到的一個故事,某人親戚的男朋友在他們訂婚以後離開她,讓她決定了墮胎。從來沒想過會做成ㄧ部電影,直到後來發現那個時代背景的嬰兒潮現象。不過,他的本意只是陳述一個故事,剩下的,就交由人們自行解讀。
相關閱讀:
延伸閱讀:
read more...